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信息公开规定》编制。内容主要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其他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个部分。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一、概述
2017年,陕西省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细化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7〕31号)要求,紧密围绕全省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工作,充分利用陕西省国资委门户网站、《陕西国资信息》等渠道,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重要活动、重要文件以及国资监管制度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充分发挥国资监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努力增强国资监管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监管水平的提高。
二、积极推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陕西省国资委领导对信息公开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切实做好对第三方评估中政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有力促进陕西省国资委依法行权履职,增强国资监管工作的透明度。陕西省国资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修改完善了加强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关制度,形成了《省国资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2017年陕西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分解细化方案> 中涉及我委工作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保证了信息公开内容及时、流程规范,同时指导相关业务处室持续做好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
(二)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作用。根据2017年热点报道,增加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脱贫攻坚专栏等,充分展示国有企业党建、管理和文化成果。全年在“陕西国资网”发布各类信息共计4113条,其中:国资要闻207条;工作动态134条;企业动态类信息2736条;通知公告81条;国资研究53条;媒体关注447条。
(三)及时主动公开政策性文件。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将文件公开作为文件拟办的必须流程,并严格按照职能定位,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逐步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累计公开文件57件。
(四)认真办理网民留言。按照《省国资委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办法》认真做好网民留言办理和答复工作,完善工作流程和职责,确保每一个留言都要办到实处。截止目前通过领导信箱、咨询投诉和意见征集等共收到网民留言35件,已全部答复。
(五)及时公开“三公支出”和“人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按照信息公开要求,及时在陕西省国资委在门户网站 “三公支出”和“人事信息”栏目中,公开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和人事任免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深入推进省属企业信息公开工作。为贯彻落实中、省有关文件精神,起草了推进省属企业信息公开的相关文件,拟于2018年正式印发执行。研究制定省属企业财务、薪酬分配等方面信息公开工作方案,要求相关处室每年分两次在陕西国资网“信息公开”栏目中公开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每年11月底由企业按照中省有关文件在其门户网站上自行公开薪酬管理情况。
三、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2017年,陕西省国资委收到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2件,都已办理完毕。单位或个人利用电话、信件等形式,或到我委现场咨询有关问题的,都能给以耐心答复。未发生针对陕西省国资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我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我委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四、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和省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省国资委2017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件,所有建议和提案均在规定的时限内,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办理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情况
2017年,陕西省国资委没有收取任何关于国资监管信息公开方面的费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年,我委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的问题,与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政务公开的渠道比较单一,未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官网栏目设置不尽合理,致使部分公开的文件没有查找不变;网站存在错误链接等。2018年,按照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加大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掌握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性、针对性、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