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散文】《做正人君子 守廉洁初心》
时间:2024-10-12
来源: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百余年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党的初心。经过改革开放45多年快速发展,社会积累了巨大财富,对于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守住初心,尤其是廉洁初心,是一场“大考”。党员干部要通过这场“大考”,做好正人君子是根本前提,因为君子在中国是理想人格的代表,是民族伦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至今都是国人的主流价值观。

做正人君子,守廉洁初心,要有君子浩然之气。涵养浩然之气,古往今来都被为国为民的好官作为人生必修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国为民造福的好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官者没有浩然正气,就会意志不坚,如若意志不坚便难以抵制各种诱惑。许多因为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之初,也是下定决心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追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思想总开关开始松动,理想信念变得不够坚定,思想不断滑坡,浩然之气逐渐泄掉,各种贪腐“病菌”便乘虚而入。古人云:“君子慎独”,在独处时,注重涵养浩然之气,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达到“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

做正人君子,守廉洁初心,要有君子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明代大儒思想家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孔子和方孝孺均强调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能让人自律与自觉,告诫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只有对生命、对规章、对职责心存敬畏,才能行稳致远。作为党员干部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深刻理解“畏法度者最快乐”,强化党纪国法意识,严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越权、不滥用职权,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做正人君子,守廉洁初心,要有君子品行之德。古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一个人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与上下级保持和谐的关系,尽量避免与其产生各种冲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要坚持真诚、善良、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而非小人般患得患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面对利益和冲突争执时,学会寻求平等、和谐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以恶言相向或者采取不正当谋利手段,要顾大义而非唯利是图;“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君子与人为善,怀才行善事,懂得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道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将尊重上级、关爱下属、胸怀坦荡、舍利取义、与人为善、顾全大局等君子德行品质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自省自警自励,党员干部要汲取君子营养,养君子浩然之气,怀君子敬畏之心,践君子品行之德,严守党员廉洁初心,为国为民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