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陕西林业集团所属子企业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林业生态研究院”)的攻坚年、考验年和突围年。自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陕西林业生态研究院闯关夺隘,砥砺前行,业务勇开新局,项目有序推进,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全产业链格局更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呈现新发展、新格局、新突破、新成效、新目标。
新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经陕西林业集团研究决定,由陕西林投开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额收购陕西林业生态研究院股权。在股权收购过程中,研究院积极配合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了法务、财务、商业的尽职调查,审计及评估工作,重点关注收入确认、盈利能力、应收账款、现金流、在建项目、核心团队、合法合规、诉讼等情况,并对比同行业类似公司的运营情况,对研究院做出了客观谨慎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收购交易方案。股权收购的顺利完成对于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新的进展,意义重大,为研究院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市场份额、打造靓丽品牌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新格局:以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治理规划设计为主轴,以应用科学研究和森林固碳服务为两翼的“一轴两翼”业务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主业,以优质项目深耕阵地经营,形成“以项目开拓市场”的基本发展路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二是深入分析论证,结合自身实际,将阵地经营细分为“四级市场”,通过加强与央企、省属国企的对接联系,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及共享资源,以陕西为重点,逐步做强做大,业务辐射全国;三是科研方面,完成生态修复与国储林等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提升学术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围绕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的协同发展进行研讨合作。
新突破:优机制求突破,根据国企改革量化指标以及陕西林业集团关于深化“三个体系”建设方案,修改、补充、完善党工团类、行政综合类、组织人事类、财务会计类、法务审计类、经营管理类等六大类管理制度(试行),形成覆盖全面、配套齐全、有效约束的制度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理顺了管理机制,提升了工作效率。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优化配置,用活用足“三项机制”,引进公司亟需中高端人才4人,组织各类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类培训,现有员工已获得环境规划工程师、高级生态修复工程师、空间规划GIS应用工程师(高级)、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管理师(高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师(高级)、无人机摄影测量师(高级)、碳评估师、碳评估专业人才等技能资格证书;组织申报副高工程师评审2人,申报省级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2人,申报省级专家1人,为陕西林业生态研究院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新成效:不懈追求卓越,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水利部中水文协水生态环境艺术研究中心、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陕西分院、中铁五局白于山区生态空间治理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理事单位(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取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荣获“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赴对标单位取经问道;创造平台“请进来”,成立生态空间治理委员会,其专家库成员涵盖各专业领域460余人;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湖南林勘院、福建林业勘察设计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相关领域深入合作,申请加入陕西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
新目标:在工作中实施“3751”新的工作目标,即三大战略:人才兴院战略、主业“生态+”战略、双轮驱动战略;提升七项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项目统筹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采购管理能力、专业协作能力、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树立五个意识:牢固树立担当责任意识、超前谋划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过程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推行一项制度:要始终全面推行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陕西林业集团生态研究院将一如既往,知重负重、矢志前行,以自身的优势和国家储备林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以及乡村振兴等项目全面展开的红利充分打开发展视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