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的一年,秦川集团在2020年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围绕“5221”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高质量、产品高端化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向纵深发展,形成全级次、全参与的改革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基础和“软”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2020年初,秦川集团全面梳理主责主业,创新性提出了“5221”发展战略,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确立“以主机业务为牵引,以高端制造与核心部件为支撑,以智能制造及核心数控技术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思路,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做精做强主机业务板块,解决深层次“卡脖子”技术及产业化技术问题,推动产品数字化和系统集成能力。
为拓展公司高端机床产业链,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落实有关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秦川集团出资4.29亿元完成了对法士特集团下属企业陕西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的战略性并购。沃克齿轮具备生产高精度传动产品能力和丰富的规模化生产过程管理经验,与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业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优化了双方资源配置,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健全市场化经管机制。2021年上半年,秦川集团对各权属企业推进市场化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要求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规章制度以及集团有关规定办法制定符合本单位经营现状的公开招聘制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等。截至2021年底,秦川集团及权属单位已全级次执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各级子公司均制定了以上规定制度,健全完善了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秦川集团2021年通过公开招聘新进员工524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干部20名,对考核排名处于末位的13名干部进行调整,对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部分干部调整出干部序列。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构建人才“蓄水池”。2021年全年共计招聘66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6人,本科学历213人。通过既引才又育才措施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标准设立集团培训中心,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提升人才专业素质。建立健全集团人才库,打通人才职业发展晋升通道。2021年先后通过秦川“云课堂”、集团培训学院“线上线下”双平台开展在岗培训和综合培训6459人次。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通过“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依托重大项目建立“引智”机制,为各类尖端人才提供“施才舞台”和“成就平台”,实现企业个人双赢目标。
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择优选任与竞聘上岗相结合。加大干部跨企业、换部门交流,变“相马”为“赛马”,让全方位考核、动态化调整成为常态。集团及各企业全年调整中层以上干部115名,其中竞争上岗14名,干部平均年龄降低1.12岁,80后、90后中层干部占比22%。
——强化内外全面协同。强化集团协同,在“管控+运营”模式下,初步建立起集团研发、销售、生产制造、采购、人力资源、国际一体化等协同机制,每周通报协同进展,2021年全年协同业务1.13亿元。汉江机床丝导产品配套集团各主机业务明显提升,全年丝杠交付数量同比增长61.4%,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3%;导轨交付同比增长16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3%,既解决了配套急需和提高了供应链安全,又为集团丝导产业提质上量提供了广阔验证平台,集团各产业的内部协同正逐步把合作模式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深化秦-法协同,发挥秦川集团与法士特集团在提升“两链”融合水平上的协同引领作用,深化双方研发、技改、生产协同,增强产业体系驱动力,共进推进先进制造业提质增能取得新突破。秦川本部齿轮机床对接法士特高端需求,产品技术和品质大幅提升,实现了首次成线定制、批量销售。秦川数控为法士特提供齿轮疲劳试验台、思源量仪围绕法士特精准研发,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秦川本部减速器新产品取道法士特智能产线机器人进行用户工艺验证等,秦-法协同优势正成为“双循环”背景下的生动实践。
秦川集团深厚的研发功底、多产品线的系统集成优势与法士特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应用场景,在产业链上下游无缝对接中释放出巨大的融合创新效应,提升了产业韧性,增强了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速了“创新共同体”建设步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三年来,秦川集团致力于企业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并对改革方案进行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实施,2021年企业在2020年扭亏为盈基础上乘势而上,一跃实现“摘星脱帽”,资本市场形象、社会评价、品牌影响、员工凝聚力空前提升,开启了改革创新发展新纪元。2022年,秦川集团将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机床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