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业产业迅速变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法士特集团深度践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双百行动”,紧盯“以改革促发展,助力企业迈向一流”的总目标,聚焦商用车零部件行业主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战略创新领航高质量发展
法士特集团用战略领航高质量发展,以现有产业平台为基础,结合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两条途径,科学全面制定“2030战略规划”,确立“成为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及高端装备业的核心技术智能方案提供者”的战略愿景,并分三阶段梯次推进“5221”“4321”“3331”战略目标,全方位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同时,积极布局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从传统制造商向整体方案集成商发展的新局面。“十四五”企业战略目标梯次进阶为“4321”,即核心传统业务销售占比40%、智能化与新能源业务销售占比30%、国际市场销售占比20%、资本市场和新业态占比10%,法士特以此战略目标为导向,把握市场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产品市场保有量历史性突破1100万台。
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迈向高端
法士特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驱动高端化发展,瞄准行业前沿、厚植创新土壤,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英国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撑下,企业构建起国内一流科技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同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9%以上,累计拥有核心技术专利17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5%,在市场导向的产品研发理念带动下,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变速器和智能化新能源多款新产品销售已占到企业总销量的60%以上,部分自主创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多项创新荣誉。
生产制造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为全面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新高地,法士特集团先后对100余条生产线进行升级优化,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8%,同时投资建成多个高端数字化智能工厂,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法士特高智新工厂通过应用“数字孪生、黑灯生产、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绿色制造、数据闭环”六大核心技术,打造“透明、黑灯、数字、智能、绿色、精益”工厂,代表汽车传动系统制造领域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法士特积极发挥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双链主”作用,以数字化为牵引,强链、补链、延链,多方位开展技术、资本合作,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士特与秦川集团战略协同,联合技术攻关,最大化发挥产业链合优势,形成1+1>2的共赢局面。同时,法士特强化产业链国际化布局,继与卡特彼勒、伊顿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建立泰国独资工厂,在白俄罗斯建设合资公司之后, 2021年新设两家合资公司,补强短板,主动抢占行业制高点,完善业务布局和产品谱系,解决了新能源传动产品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通过合资合作、技术链接、资源共享和共赢发展,法士特品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品创新加快动能转换
法士特集团顺应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强势拓展新品市场。自主创新的“法士特·智行”集成式AMT、AT等高端化产品快速升级,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开发的新能源产品,覆盖新能源传动领域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个不同分支,满足了卡车、客车、工程机械等各领域市场需求,形成系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全领域覆盖的新局面。2021年,法士特新能源产品市场销售同比猛增5倍,市场份额增至50%以上。
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法士特集团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常态化管理体系,为企业高质量高速发展提供内生动力。通过党管干部的原则,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将工作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干部标准,对干部大胆放手、关注扶持、激励督促,完善容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加强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严把“入口关”,采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定向猎寻和内部竞聘的“3+1”模式,持续开展定岗定编、岗位竞聘、绩效管理等方式优化整合人力资源;法士特聚焦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实现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薪酬总额、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企业效益、劳动效率联动的“三项联动”机制,持续推行“星级员工体系”;为研发人员建立起宽带薪酬为主、期票为辅的多元化绩效激励制度,设立管理和学科带头人“双通道”,开展青年员工MBA培训班,以“法士特工匠”为依托,建立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
“十四五”期间,法士特集团将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持续加强创新引领发展作用,从顶层设计入手,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为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法士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