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从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到遍布多地的陕西能源 陕企贡献优质“能量
时间:2023-04-21
来源:华商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诞生;

1957年,西北第一个现代化矿井投产;

1982年,陕西发现神府特大煤田;

1991年,在陕西靖边、衡山一带探明我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

2022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突破6500万吨,再次刷新国内记录;

2023年,隆基氢能荣膺“中国制氢装备创新技术企业奖”

......
 

百余年间,陕西能源产业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砥砺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也由粗犷式发展为精细化,特别是煤化工行业迈入国际一流水平。如今,油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原煤成为全国三个支柱省份之一,陕西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能源强省百年辉煌

致力于坚定做强能源工业

1907年,延长石油集团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也开启了陕西省能源工业的光辉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初期,我省能源生产主要产品是原煤,其产量占到能源生产总量的99%以上,为新中国的初级工业化提供了动力源。随着陕北地区特大煤田和油气田的相继发现,陕西能源生产蓬勃发展,逐步确立全国能源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为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到2022年,陕西省油气产量已达4985.2万吨,位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7.46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6,位居全国第三。

作为陕西龙头企业,陕煤集团2022年煤炭产销量跨上2.3亿吨,各类化工产品产量接近2000万吨,发电量突破500亿度,粗钢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水平,水泥和骨料生产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03亿元。2015年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后连续8年入榜,排名稳步提升,到 2022年,已列世界500强榜单209位。

放眼未来,陕西省已经将现代能源产业列为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并提出要坚定做强能源工业,着力优煤稳油扩气增电,加快提升风电、光伏等绿电装机容量,因地制宜推动抽水蓄能、地热能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促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双碳”目标下

陕西能源类企业向绿向新再出发

2022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2万辆,居全国第二,成为了比亚迪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面对深刻调整的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清洁低碳的能源发展大势,如何节能减排,进入绿色发展的道路?我省能源类企业开展一系列有益尝试。

在延长石油集团,“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成效显著,成为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典范。

按照标定数据计算,该项目与现代煤化工同类项目相比,能源转化效率和碳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16.88和17.74个百分点,二氧化碳、废渣、二氧化硫排放量及用水量分别减少60.38%、61%、59%和70.3%。由于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等特性显著,该项目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作为一家中国太阳能科技公司,多年来隆基绿能通过一系列技术研发、工艺创新、装备创新国产化,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出自主可控的光伏产业链,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2021年,公司使用30.96亿kWh绿色电力,比例超过40.19%,相当于避免了16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通过节能降耗带来的减排量超过16万吨。

华商报记者查询相关数据显示:从发电量看,2022年,我省规模以上火力、太阳能发电量较上年分别实现增长4.7%和14.3%,水力、风力发电量分别下降33.4%和3.0%。规模以下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43.14和63.17亿千瓦时,占全口径风、光发电量比重分别达21.5%和37.5%,带动全口径风、光发电量增速13.9%和19.9%。我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

为保国家能源安全

陕西 “能量”遍布多地

4月10日,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能源,证券代码:001286.SZ)正式在A股上市,成为全面注册制下我国首批主板上市企业。

作为陕投集团控股企业,陕西能源在省内外能源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布局的赵石畔煤电是陕西榆横至山东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通道的主力电源支撑,清水川能源是陕北至湖北武汉特高压输电工程配套电源,商洛电厂、麟北电厂、渭河电厂则是省内电力供应的重要电源点……

在电力输送环节,榆横至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神府至河北南网500千伏交流扩建工程、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陆续建成投运。

2022年夏季,受天气因素影响,我国西南水电支撑能力大幅下降,四川等地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为全力支援四川电网迎峰度夏,国网陕西电力保持省内机组全开方式,最大限度支援四川电力需求。

这一年,国网陕西电力全年跨区交换电量537.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其中,德宝直流累计交换电量135.338亿千瓦时,宝鸡送德阳108.279亿千瓦时,有效保障四川电力供应。

这一年,陕煤入渝年度发运量也创下了历史新纪录。据陕煤运销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陕煤入渝发运量1798.3万吨,同比增长13.2%,有效保障了重庆地区电力和重点工业企业煤炭需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陕煤力量”。

该集团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自2016年渝陕能源战略合作启动以来,7年来陕煤入渝累计运量超过7000万吨,对区域能源保供稳价和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促进了重庆市经济稳步发展。

从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到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陕西企业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国企担当,能源大省陕西默默为保国家能源安全,持续贡献着优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