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陵矿业二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只见操作员鼠标轻点,数百米深井下的采煤机、皮带机、转载机等综采设备相继运转,随着监控屏幕上各类数据变化跳动,滚滚“乌金”奔向地面……近年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率先将AI、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安全生产全流程,成功打造“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双驱动模式,书写了煤矿向现代化智慧矿山跨越的精彩篇章。
双系统织密风险防控网
该矿深知传统人工巡检存在的“盲区多、响应慢、效率低”痛点,率先布局智能安全体系,构建起“AI+AR”双轮驱动的风险管控格局。
创新研发AI智能风险管控系统,融合多项尖端技术,构建起“智能预警、实时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四位一体的智能管控体系。据悉,该系统已在井下部署217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区域24小时无间断实时监控,从采、掘工作面到硐室重点岗位,每一处关键风险点都处于智能“天眼”的严密监管之下,真正做到“风险零失控”,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第一道“智能防线”。
如果说AI系统是固定的“哨兵”,那么AR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就是移动的“卫士”。基于风险与岗位标准作业流程,AR系统将AI固定定制管控升级为移动普适管控,能够精准定位并预判风险源,像“导师”一样实时引导岗位人员规范操作,完整实现“识风险、辨风险、控风险”的动态闭环管理。
“以前巡检得靠人跑,一趟下来浑身是汗,现在机器人‘上岗’,我们在调度室就能看到实时数据。”调度员李立明说道。如今,该系统已覆盖18个重点岗位的52项核心作业流程,让“智防”优势贯穿生产全流程,为矿井安全加上“双保险”。
技术跨越实现“无人开采”
围绕“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核心目标,该矿全力推进大采高智能化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功走出了一条从“跟机作业”到“无人干预”的技术革新之路。
通过研发“预测、预判、预控”的综采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该矿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工作面内无人干预截割的生产模式,完成了从传统记忆截割智能开采1.0到自主规划截割智能开采3.0的跨越式发展,“有人安全巡视、无人跟机作业”的常态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成为现实。这一突破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采煤“人拉肩扛”的艰苦场景,更带来了显著的“减员、提效、增安”成效,综采队伍人数从原来的132人精简至56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系数显著提高。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该矿始终坚持“两步走、三阶段”的科学规划:“两步走”稳步推进,先实现可视远程干预技术,再攻克智能自适应技术;“三阶段”层层递进,从1.0的可视远程干预,到2.0的基于透明工作面智能割煤,再到3.0的全面自适应开采,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攻坚克难破解“七害”难题
该矿是典型的“七害”俱全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以及油型气、油气井等地质灾害交织,给掘进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突破复杂地质条件的制约,矿井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以技术创新攻克掘进难题,推动掘进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掘进难题,该矿主动携手中煤科工太原研究院,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开展技术攻坚,成功研发并落地应用全国首套复杂地质条件下快速掘进成套装备,一举破解了长期困扰矿山行业的“掘进慢、效率低”痛点。
如今,工作人员在地面只需轻点按钮,即可实现井下作业的一键启停与远程操控;掘、支、运三大核心工序打破传统壁垒,实现平行连续作业,让“一次成巷”从“难题”变为“常态”;更令人瞩目的是,锚索机器人可自主完成钻进、接退钻杆等复杂操作,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咱们这套智能快掘系统太给力了!进尺从每月300米提升至560米以上,最高一次还冲到了680米。”该矿掘进二队队长成强飞提起这套系统,语气里满是振奋。
从智能安全的“双系统防控”,到智能采煤的“无人化跨越”,再到智能掘进的“高效率突破”,二号煤矿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深耕智能矿山建设的征程中持续突破技术壁垒,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