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颗卫星跃入苍穹,如何确保它在太空中精准运行?当一架直升机腾空而起,如何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能力?
答案可在陕西两大企业的实践中寻找——陕西投资集团所属的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与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它们通过构建“天上卫星精准测控、地上布局航空产业链”体系,共同撑起了空天事业里的“陕西高度”。
航天测控:连接天地的重要纽带
在地面上,放风筝是一项轻松惬意的娱乐活动,只需牵动手中的线,便能自如地控制风筝的方向与高度。
在航天领域,测控这项工作被形象地比喻为“在太空中放风筝”。卫星,如同是那只风筝;测控,则是那根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风筝线”。
9月17日,在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宇卫星”)的指挥大厅里,一块巨型矩形屏幕正实时呈现远在太空中卫星的各项运行数据,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凝视屏幕,密切监视着每一组数据变化。
一次完整的卫星测控任务包括了轨道计算与预报、制定跟踪计划、自动跟踪与数据接收、数据处理与交付、异常处置与在轨维护等流程。
“通过无线电波这条‘线’,地面中心可以向卫星发送指令,控制其姿态、调整轨道等。同时,卫星也会将自身的状态数据和采集的科学数据通过这条‘线’下传给地面站。”寰宇卫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利民介绍卫星测控工作。
卫星速度高达7公里每秒,稍有误差就会“跟丢”。其稳定运行和功能实现,离不开卫星测控服务体系的建设。
作为国内唯一国有全资商业航天测控企业,自成立以来,寰宇卫星累计投资5.66亿元建设寰宇国际航天测控网项目,在新疆喀什站、黑龙江鸡西站、海南东方站建成“国内大三角”测控站网。
如今,寰宇卫星已经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卫星测控服务体系,并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民商用卫星运营管理中心,具备支持多发射场同步测控、超500颗在轨卫星及10个卫星星座长期管理能力。
“卫星测控窗口时间短暂,低轨卫星每次过顶时间只有约10分钟,发现问题、决策和处置必须在此时间内完成,地面操作至关重要。”卫星在轨管理中心负责人闫钢说。
“专家经验+人工智能”的双重保障,让寰宇卫星测控服务的可靠性与响应效率显著提升。
寰宇卫星不仅拥有30余位具备20年以上一线测控经验的资深专家,更率先引入AI技术,构建智能卫星健康监控系统。该系统依托机器学习与智能模型,对卫星轨道、姿态、电源、热控等数千项参数进行实时分析与研判,实现对安全隐患的精准预测。2024年,该系统累计发出有效预警200余次,准确率超过98%。
截至目前,寰宇卫星已累计有偿服务航天器数量381发,常态化服务卫星210颗,测运控服务成功率长期保持99%以上,稳居国内商业测控行业首位。
从“精测妙控,稳妥可靠”的精神,到“补充国家航天体系,服务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使命,寰宇卫星志在成为国内一流航天器运营管理服务商,为建设航天强国注入澎湃的寰宇动能。
航空产业:构筑低空经济的“陕西方案”
今年7月,一名危重患者需从宁夏固原到陕西西安接受治疗,原本近5个小时的地面路程,秦汉通航救援直升机不到2小时,便安全、平稳、高效地完成这数百公里,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
这是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航集团”)推动低空经济落地应用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陕航集团参与了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支线客机研制、通用机场管理、直升机售租与运营、新材料研制、无人机技术应用和航空金融等10余个项目,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航空产业链布局。
在这一布局下,作为集团控股子公司的陕西秦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汉通航”),积极开展通用航空业务。其在服务全省航空应急救援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农林喷洒、电力巡线、空中游览等应用场景,飞行服务涉及全国10余个省份。
“我们累计执行大型航空应急救援任务近20次,常态化开展航空医疗救护任务100余次。”秦汉通航航空有限公司航空医疗救护总监宋品辉说。
在秦汉通航直升机多场景应用的背后,是来自陕西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直股份”)的直升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能力。
陕直股份拥有贝尔直升机多机型高级别维修定检、发动机单元体更换及部附件维修能力,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具备机体、发动机、部件和整机喷漆维修能力的通航企业。
此外,陕直股份已引进贝尔系列直升机83架,年租赁规模超50架次,连续多年占据同类机型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从直升机到无人机,低空经济的版图逐渐立体清晰。
无人机矿区全方位巡逻、智慧光伏无人值守自动巡检……按照“无人机+行业+大数据”经营理念,大秦无人机提供“一站式”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
“过去煤矿、电力等行业巡检依赖人工,现在通过无人机,在更短时间完成工作的同时,可以实时回传数据,并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风险点。”陕西大秦无人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杰介绍。
随着低空飞行器日益增多,空域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陕航集团基于有人在航空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开发出一套数字化无人机远程管控系统。
“就像地面交通需要红绿灯和交规一样,低空飞行也需要一套可靠的管控体系,”刘杰介绍说,未来还可扩展至更多复杂场景。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产业链上下联动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在陕航集团逐步成型,陕航集团正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