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陕西建筑企业:以“改”破局焕活力
时间:2025-07-22
来源:陕建控股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最近这段时间,陕西天地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建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夏建龙一直在忙着找项目。

“虽说城市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城市更新和新兴产业又为建筑企业打开了一扇窗。”夏建龙说。

前不久,天地建设中标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酒店改造项目。7月7日,夏建龙借参加项目启动仪式之机,与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商谈进一步合作。

全员拓市场,是天地建设的一项传统。

天地建设是由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

作为一名国企老员工,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之后,夏建龙充分感受到民营企业在决策效率、市场响应、激励导向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在用人和项目审批上,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谁就会得到合适的岗位和薪酬;看准一个项目,不需要繁杂的审批手续,评估之后争取项目落地就行。”夏建龙说。

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初,国内房地产市场蒸蒸日上。民营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等特点,让天地建设业绩稳步上扬。然而,国有控股方发现,如果太过于注重成本,容易忽视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投入,长此以往,有可能步入“短期盈利、中期受困、长期消亡”的道路。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天地建设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在企业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明确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构建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夏建龙说。

这两年,建筑行业承压,天地建设仍然能够稳健发展,得益于企业既有国企的严格管理,又有民营企业高效灵活相结合的优势。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天地建设参与建设项目55个,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任务双过半,并首次进入西藏市场,中标西藏藏药提取车间改造项目。

当前,建筑行业步入调整“深水期”,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风浪”,又有转型升级中“成长的烦恼”,“把改革当成披荆斩棘的利剑”在企业中达成了共识。

今年以来,作为陕西建筑行业的龙头,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控股”)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陕建高质量发展方案》细化为392项任务,苦练内功、应对挑战。

“企业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把人的活力激发出来,把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起来,把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倒逼出来。”陕建控股相关负责人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目前,陕建控股党委在基层单位全面实施经理层市场化公开选聘。今年以来,通过资格审查、笔试、综合评价和面试,陕建控股为27家基层单位补充了41名中层副职优秀人才,还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

“一岗一契约,一年一考核”,真正体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每位经理层成员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有什么权”“担什么责”,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这些“新鲜血液”一上来就以拼的劲头跑市场、抢订单。今年以来,陕建控股在省内、省外、海外业务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在改革推动下,陕建控股布局越来越优:上半年,传统房建业务稳中有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兰炭废水处理、绿氢零碳智慧工厂建设等多个新能源、生态环保类新兴业务捷报频传,市场单一的风险降低。

7月10日,螺旋桨的嗡鸣声划破薄雾,数架载重无人机从山脚集散中心腾空而起,精准将光伏支架、电缆等物资投送到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广西百色田林县棚顶村集体经济(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基地。

这里山体坡度大、高差显著,车辆运输材料效率低、成本高,且易破坏农田生态。项目团队引入载重无人机运输,开辟了一条空中绿色通道。以前靠人扛车拉一趟要两小时的工作,无人机几分钟就搞定了。

据介绍,该项目可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光伏板形成的遮阳效应可使得地表水分蒸发量降低15%、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8%。

作为一家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陕建控股还注重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赋权。陕建控股研发的新型智慧城市孪生平台,目前已接入海量数据和云计算功能,涵盖智慧工地、工程监测、楼宇管控及市政运维4个子平台,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管理转型奠定基础。

眼下,一场由改革催生的智能化革命正在悄然重塑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