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世界首例钢结构“烟塔合一”冷却塔的麟北发电厂,开创“跨省供热”新模式;西北首个实现固废“零排放”的火力发电项目,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入选省级碳达峰试点项目的铜川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探索新型能源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守护万家灯火,陕西秦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龙电力”)始终紧扣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将国企担当落到实处。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近年来,秦龙电力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产业提质升级的核心动力,立足“热电汽气冷、风光火储智”多能互补发展模式。以“四化”运营为导向,推进延安热电投运,开展热电联产多技术改造研究,创建综合智慧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四大板块发力,氢能综合能源供能示范项目也建成投运,持续拓展产业新版图。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秦龙电力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八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四主体一联合”创新中心,攻克多项关键技术,为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公司以“科技+资本”双轮驱动,探索“股权运作+产业孵化”模式,重点布局新型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赛道。近几年,秦龙电力稳步推进铜川压缩空气储能、武功及白水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落地,构建煤电+新能源+储能矩阵。
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激活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离不开高效的转化机制。秦龙电力重点落实“新科创”布局和“3+N”科技IP产业集群建设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赛道、新业务。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秦元热力开展的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能系统,通过全季节负荷数据采集与动态优化运行,实现了能源供需的精准匹配,有效提升了综合能效。
为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秦龙电力科学制定综合智慧能源平台公司业务开展计划,探索建立创新投资基金,探索建立秦龙科技项目管控新机制、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及各项科技转化激励机制、多元及柔性用人机制及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推进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公司推动AI、物联网技术与四大业务板块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数据可采、可用、可视”的智能生产系统,打造了智慧电厂、低碳运输等新场景,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运输资源,构建绿色交能融合服务体系。
协同打造创新生态 服务全省能源战略
围绕集团“西进南下”布局,公司在新疆、甘肃等资源优势区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省内,重点推进延安热电二期、陇东热电联产等重大项目,强化电力、热力、环保产业协同,形成“发-输-用-储”闭环生态。
“科技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协同共进。”秦龙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国企平台作用,联动集团内部煤电、环保、化工等企业,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变革,秦龙电力以实践印证“科技创新就是核心竞争力”。在陕西“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进程中,秦龙电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秦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