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夜,狂风嘶吼,暴雨如注。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裹挟着11级的狂暴风力(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于23时前后在海南省东方市沿海登陆,将这座滨海城市瞬间拖入风暴中心。城市电网在剧烈摇晃中不堪重负,电力供应如同风中残烛,多次濒临熄灭。
然而,在风暴最为肆虐的核心区域——承担着重要航天测控任务的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海南寰宇东方场区,值班室的屏幕却始终稳定地亮着,数据的洪流从未中断。这里,一场与台风争分夺秒的“保电之战”在夜幕下悄然打响,并最终赢得胜利。
风暴突至,电网“失守”
昨夜21时28分,第一波强烈的台风冲击撼动了东方市的电网。市电供应骤然中断,场区陷入短暂的黑暗。这仅仅是开始。在随后的两个多小时里,直至23时40分左右,市电如同被狂风反复掐灭的烛火,又经历了三次痛苦的“熄灭-重启”循环。每一次断电,都意味着对场区关键测控设备不间断供电能力的严峻考验。
“铁三角”联动,无缝切换护生命线
面对市电的反复“失守”,海南寰宇为应对“蝴蝶”精心构筑的应急供电“铁三角”体系——市电、柴油发电机组、UPS不间断电源——瞬间被激活,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每一次市电中断,后备柴油发电机组都在数秒内轰鸣着启动,稳稳接过了供电重任。”现场值班负责人描述道,声音中透着紧张后的沉稳,“我们的UPS系统则像最可靠的‘守门员’,在油机启动前的毫秒级瞬间,确保核心设备供电的绝对连续,避免了任何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任务中断的‘闪断’。”
预案在前,人在岗上
这看似行云流水的切换背后,是科学预案的精密部署与人员的高度专业素养。针对“蝴蝶”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测,海南寰宇提前启动了最高等级的应急预案。设备检查、油料储备、系统切换演练均已完成。当风暴真正来临时,值守在关键岗位上的技术人员早已严阵以待。
“我们紧盯着每一块仪表盘,监控着每一个电源转换节点的状态,手指就悬在应急切换按钮上。”一名彻夜未眠的值班工程师回忆,“四次断电,四次成功切换,每一次都像在刀尖上行走,但我们都稳稳地走过去了。保障任务,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责任。”
“零影响”答卷,铸就防灾韧性
最终,在这场与11级台风的搏斗中,尽管外部市电经历了四次痛苦的“喘息”,海南寰宇东方场区凭借其缜密科学的应急预案、完备的硬件设施(三重供电保障)和训练有素、高度负责的值守团队,成功实现了测控任务执行的“零中断”“零影响”。宝贵的航天测控数据流,如同穿越风暴的信鸽,未曾丢失一羽。
此次成功应对,不仅是一次应急响应的胜利,更是一次对关键基础设施防灾韧性的实战检验。它证明,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依靠前瞻性的规划、可靠的冗余备份技术和人的高度责任心,我们能够有效守护那些关乎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的“生命线”,确保它们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坚如磐石,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