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简称“寰宇卫星”)在第四届“遥感·通信创新大会”上签署《商业航天国际合作倡议书》,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市场。这一举措不仅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国际合作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回溯其发展轨迹,寰宇卫星以硬核实力筑基,正从国内测控服务标杆升级为国际商业航天合作的核心参与者。
硬核实力支撑:从测控数据看商业航天"中国速度"
今年1至5月,寰宇卫星交出亮眼答卷:完成6次发射测控任务,保障41颗卫星入轨,有偿服务航天器突破345个,常态化管控在轨卫星175颗,测运控服务成功率超99%。这组数据背后,是其在商业航天测控领域的绝对竞争力——2024年,公司参与天目星座、吉林一号等5项大型民商星座项目,完成测控服务近8万圈(较2023年翻倍),新增服务卫星59颗,常态化管理卫星达153颗,新发射商业卫星测控占有率超60%,核心指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4年,公司获“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新增16项知识产权,2项市级标准通过初审,“航天+”业务体系初步形成测控设备外场测试、站网集中监控系统等产品谱系,数字化集成业务实现从0到N的跨越。
国际合作破局:倡议书签署开启“新蓝海”战略
在6月12日的倡议发起仪式上,寰宇卫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利民代表公司签署《商业航天国际合作倡议书》,明确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国际合作”为目标,彰显中国商业航天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寰宇卫星副总工程师杨继春在大会上发表了《巨型星座智能测运控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智能测运控技术在巨型星座管理中的前沿应用,进一步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依托国内领先的测运控能力,寰宇卫星正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海外市场:其全球站网布局、航天器飞行控制计划体系已具备支撑国际项目的技术基础,而此次倡议签署则从战略层面搭建了国际合作的制度化框架。“携手拥抱海外市场‘新蓝海’”,寰宇卫星的表态呼应了中国商业航天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作为国内常态化管控175颗在轨卫星的头部企业,其参与国际合作不仅是自身业务的拓展,更将中国商业航天的技术标准与服务能力推向国际舞台。
战略升级:从“服务国家项目”到“构建全球生态”
2025年,寰宇卫星以“市场开拓年”为抓手,五大业务军团协同推进“航天+”生态建设,秉持“现金为王、开源节流”理念深化创新。其使命愿景已从“补充国家航天体系力量”向“建成国内一流航天器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商”升级,并立足陕投集团“3+N”科技IP集群战略,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测控服务数据的持续突破,到国际合作倡议的主动发起,寰宇卫星的发展路径清晰勾勒出中国商业航天的进阶逻辑:以技术实力为根基,以国内市场为支点,以国际合作为跳板,最终形成“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引领行业技术标准——参与全球生态构建”的三级跳。未来,随着《商业航天国际合作倡议书》的落地,寰宇卫星或将成为连接中国商业航天与全球市场的关键纽带,为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