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经开区的陕西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川高精公司”),数十台高精度机床正在全力运转,装配线上排布的正是由该公司自主生产研发的RV减速器。
“我们生产的RV减速器,其保持高精度输出情况下平均额定寿命(精度保持性)已经突破1万个小时,并通过了CR认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标准,已经可以比肩国际龙头企业。”秦川高精公司总经理贺民安介绍。
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是一台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三个关键零部件,RV减速器因其传动比范围大、精度较稳定、疲劳强度较高,且具有更高的刚性和扭矩承载力,被广泛用于机器人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占据整台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的30%。
“RV关节减速器因高技术复杂性及高精度特点,其生产技术和设备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让RV减速器实现国产化替代,可以大大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对工业‘智造’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秦川高精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陈华平说。
早在上世纪末,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秦川机床”)便与大连交通大学联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RV250AⅡ减速机,并在1999年通过了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的鉴定,实现了国产RV减速器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
时间来到2009年,国内一些工厂逐渐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嗅到发展机遇的秦川机床开始从产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对RV250AⅡ减速机进行新的设计和改进。
2014年,依托50余年的精密齿轮磨床和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制造经验和RV250AⅡ减速机的技术积累,秦川机床重启RV减速器生产研发项目,2017年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2022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陕西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年产6~9万套产能。
8年的时间,实现产品的设计研发到批量生产,这背后离不开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政银企合作金融赋能、“订单式”人才引育、科研创新补助……一系列切实举措使得秦川机床在宝鸡这片工业沃土上发展出强大的工业母机研发制造能力。
“集团研发生产的YK7332AT数控高效成形磨齿机可以对摆线齿轮、针齿壳、渐开线圆柱齿轮和花键等RV减速器关键零件进行微米级的高精度加工,有效解决了减速器关键零件精密加工的瓶颈问题,为1万小时精度保持性突破提供了设备保障。”陈华平介绍。
机器人的活动离不开齿轮的啮合,秦川机床作为机床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全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其在齿轮加工机床市场拥有超过60%的占有率,如今国产各类机器人产业的兴起,无疑为秦川机床的磨齿机拓展了新的应用市场。
为紧紧抓牢机器人产业发展风口,秦川高精公司联合知名高校开展专项研究课题,对RV减速器生产工艺和检测设备进行升级,配合秦川机床建立了从工业母机到关键零部件供应的全链条生产配套体系。
“高校提出的高精度摆线轮齿廓修形技术在工艺改进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使国产RV减速器保持高精度输出情况下的平均额定寿命(精度保持性)突破1万小时成为可能。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线边检测设备,将单个产品的检测时间缩短到以秒计量,带来了产能巨大的提升。” 贺民安介绍。
经过两年独立运营,秦川高精公司已成为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已拥有E、C、F、RD、N五大系列、40多个规格、140多种速比、200多个连接方式的减速器产品,占据了国内RV减速器市场10%的份额。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屈晓东表示,RV减速器的高精度加工和长寿命保持一直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秦川高精公司突破RV减速器技术瓶颈,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有效保障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检测设备和工艺改进,推动了机床行业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渭滨区深入实施工业提质“6422”战略,通过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石油装备、电力电气、航空装备六大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传感器、机器人、数字经济、微电子等四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推动全区工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