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卫星深度参与“一箭41星”成功发射,测控现场实拍。
寰宇卫星测运控平台系统。
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发射场点火起飞,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在这次卫星发射过程中,陕投集团所属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运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宇卫星)深度参与卫星发射测控任务,从星箭分离点即开展全过程测控跟踪服务,确保41颗卫星顺利入轨。这也是寰宇卫星航天测控网——海南、新疆、黑龙江国内“大三角”形成后的首次亮相。
据悉,寰宇卫星是2018年7月由陕投集团独家出资成立的一家专注于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和数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卫星测控方案的设计、卫星测控软硬件的开发、卫星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运营、卫星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卫星在轨运行控制管理服务、卫星大数据应用服务等。
“在新疆、黑龙江、海南建设国内‘大三角’测控站,部署多套大口径高精度测运控设备,实现了卫星测控管理的最大覆盖,提升卫星管理能力。”寰宇卫星董事长白一炜表示,国内“大三角”是提升公司卫星测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今年以来,寰宇卫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在全面完成新疆、黑龙江站点建设的基础上,全力保障海南站点建设,聚焦影响项目进度的进场道路修建等难点问题,强化企地协同,加快统筹衔接,配强工作队伍,年内完成了基座的土建施工与定制设备的吊装调试等工作并顺利投用。目前“大三角”航天测控网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项目规划能力已基本建成,预计10月底,项目测控中心及地面测控站全面建成,寰宇卫星测控综合实力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商业卫星对测运控系统的需求更加多样,星座的管理要求更加迫切。除常规的卫星测运控管理功能外,更需要提高地面站资源共享和智能化星座测运控管理能力。”寰宇卫星副总工程师杨继春说。寰宇卫星主导建成卫星地面设备共享平台常态接入调用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国内外近30台(套)地面设备,已成为国内较大规模的商用卫星地面测控资源交易中心。该公司完全自主开发的星座测运控管理平台,具备任务智能规划、数据实时处理、资源自动调度、轨道精密确定、卫星健康诊断等星座测运控全部功能。全球测运控硬件资源平台的整合与软件平台的成熟能够为各类卫星在遥测监测、轨道确定、轨道控制、姿态控制、数据链路等多个维度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在“1箭22星”“1箭41星”等数次重大商业发射活动中,寰宇卫星连续成功实施同一波束内多目标同时跟踪,正是该公司软硬件双平台“双剑合璧”后的成功应用,受到了国内主流卫星运营商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
人才是第一资源。寰宇卫星在商业卫星测控服务中崭露头角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先后引入近30名卫星测控专业人才,并依托陕西本地高校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招聘了大量可塑人才,以“师带徒”一对一传帮带等各种人才培养手段,用数据仿真、实战演练等方式进行了测运控技术的传承接续,打造了规模和综合技术实力居国内商业测控企业之首的技术团队,为公司一流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团队基础。该技术团队牵头制订的《商业航天地面测控资源共享规范》等2项陕西省地方标准通过审批并颁布施行;取得2项专利授权,1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另有15项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其中《商业航天地面测控资源共享规范》是国内目前第一个测控资源接口的共享标准,标志着寰宇卫星真正成为了卫星测运控领域的行业先驱。
目前,寰宇卫星测控站数量质量、团队技术水平和卫星管理能力逐步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公司在轨卫星管理业务增长迅猛,测控管理在轨卫星数量已由2021年底的1颗增加至目前的70余颗,并为“天目星座”“四维高景”“吉林高分”等17颗高价值重点卫星提供常态化管理,正在为60余颗卫星提供有偿测运控服务。
“补充国家航天体系力量,服务国家重大航天项目”是寰宇卫星的企业使命愿景。下半年该公司承担测控服务的天目星座16颗业务星、未来出行星座9颗业务星发射入轨,年底服务卫星将接近百颗。随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寰宇卫星的企业愿景终会梦想成真。
“我们将坚守卫星测运控核心主业,进一步发展天地信息一体化大数据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横向要素整合,构建专业化、多元化、体系化的产品与服务谱系,打造国内领先的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商,助力培育我省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巩固提升陕西在我国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陕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寰宇卫星党委书记蒋波说。
(李小英 张富国 李兆顺)
寰宇卫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