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我省国资国企协同发展“大动作”不断。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陕西交控混凝土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陕西轨道交通集团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签署促进“四网融合”推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央企、省属企业、西安市属企业的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推动区域内国资国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为落实国家重点战略、帮助地方建设发展形成了合力。
体制机制新突破 “省属市管”模式落地陕西
8月8日,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省属市管”模式突破了国企改革的体制和机制,实现了跨行政级别的省级铁路集团与市级地铁集团全面合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记者了解到,组建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一盘棋”统筹推进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加快省市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抓手。这对于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促进我省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成立后,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协同优势和整体效能优势,按照全省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全省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经营”全产业链,助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建设交通强省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企整合合作、统筹推进的脚步不断前行。近日,陕建控股集团与陕西交控集团深化战略合作也迈出了新步伐——陕西交控混凝土有限公司在西安揭牌成立。据介绍,本次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元,由陕西交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混凝土有限公司、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央企进陕步伐加快 全省签约项目累计417个
省、市属国企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央企进陕步伐加快、成果不断涌现。截至7月底,全省央企进陕签约项目累计417个,总投资额10075.15亿元。在建项目188个,总投资额5451.2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1个,总投资额4309.12亿元;新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额1142.11亿元。谋划项目101个,总投资额3504.17亿元。完工项目128个,总投资额1119.75亿元。
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国资委央企工作处了解到,今年1-7月,我省与驻陕央企签约项目增加29个,投资总额增加876.76亿元,落地项目增加35个,完成投资增加495.63亿元。其中,7月份完成投资增加40.8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新完工项目4个,中节能姚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国电投铜川石马山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中铁建合阳至铜川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中能建西安领事馆区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完工。
其中,西安市成果显著。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西安市共有央企进陕项目62个,总投资1936.41亿元;已落地59个,项目落地率95.16%,落地项目总投资1759.41亿元,完成投资647.25亿元。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向华商报记者表示:“中央企业进陕西,无论是总部迁入,还是重大项目投资落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和辐射效应。”
央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专家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实现优势互补
国企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尤其是央地合作方面,西安市早有行动。在2018年,西安市国资委党委成立西安“国企之家”,旨在助力央省企业更加精准高效地协调解决驻地有关事务,实现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无缝对接。
2021年西安市成立了央企进陕工作专班,并制定下发了《西安市央企进陕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央企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央地沟通联系,促进央地合作发展,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服务驻地中央企业水平,西安市央企进陕工作专班办公室真抓实干。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助力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石油分公司解决困难问题;通过走访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召开困难问题协调会等形式,有效推动通用环球医疗集团北环医院东院区改建项目,加快问题解决。此外,建立了央地合作“接待日”“月例会”“信息互通”三项机制。
郝渊晓认为,陕西省及西安市应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合陕西实际,发挥优势,不断实现和央企的互补,争取央企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陕西。他说,“这应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出台重大举措,争取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西安市国资委充分利用西安“国企之家”平台,帮助区域内中央及省、市三级国资国企搭建起解决问题、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桥梁。通过“丝博会”“电子商务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不断扩大“朋友圈”,让央地互动更加活跃,合作成果更加丰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华商报记者 张秋 实习记者 袁旭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