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研究
【陕煤集团】织密“安全防护网”守护“能源动力源”——文家坡发电公司以全维度管理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时间:2025-09-23
来源:陕煤集团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作为区域能源保供的核心力量,文家坡发电公司始终将“安全”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视安全为能源保供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自“百日安全行动”启动以来,公司以“全领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全员化参与”为导向,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源头防控、能力提升、文化培育等多维度安全工作,不仅筑牢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更以坚实的安全保障践行着能源国企的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可靠的“电力动能”。

顶层设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管理的成效,始于科学系统的顶层规划。文家坡发电公司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原则,将安全责任纳入企业治理核心架构,形成“决策层统筹、管理层推动、执行层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

该公司通过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明确从公司领导到一线员工、从职能部门到外委单位的128项具体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160余份,实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监管”;将安全绩效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建立“月度督查、季度考核、年度评优” 的责任追溯机制,杜绝“责任悬空”“监管缺位”。

为紧密结合电力行业设备密集、工艺复杂的特点,该公司梳理更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23项制度,针对锅炉、汽轮机、电气系统等关键设备制定“一设备一预案、一岗位一流程”,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步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对26处重大风险点实行“红橙黄蓝”四色标注管理,每周开展风险研判,每月组织隐患排查,累计整改各类隐患130余条,整改率100%。

源头防控:以“科技 + 精益”守牢设备与工艺安全底线电力生产的安全,核心在于设备稳定与工艺合规。文家坡发电公司聚焦“防患于未然”,通过技术升级与精益管理,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为机组“零事故、长周期”运行保驾护航。

为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该公司投入专项资金升级设备安全监测系统,在汽轮机、变压器等关键设备上安装振动、温度、压力等实时监测传感器60余套,数据实时传输至集控中心,实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故障隐患提前预判”;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压设备区、高温管道区等危险区域的日常巡检,不仅提升巡检效率 30%,更有效规避了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风险。

针对电力生产中的“高温、高压、高空”作业场景,该公司持续优化工艺流程与安全防护措施:在锅炉检修作业中,推行“作业票电子化审批+现场视频监护”模式,确保检修过程全程可控;在电气倒闸操作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配备防误操作闭锁装置,近三年未发生一起电气操作安全事故;针对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等特殊天气,提前制定《极端天气保供安全预案》,储备应急物资200余件,组织设备防寒防冻、防汛抗涝专项检查,确保恶劣天气下机组稳定运行。

能力提升:从“学安全”到“会安全”的全员实战淬炼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于每一位员工的实战能力。文家坡发电公司打破“重培训、轻实操”的传统模式,以“实战化、场景化”为核心,构建“培训+演练+考核”三位一体的安全能力提升体系。

针对不同岗位定制培训内容——对运行人员重点开展“机组突发故障处置”培训,通过模拟机演练提升应急操作熟练度;对检修人员聚焦“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环节,开展实操培训与资质考核;对外委人员实行“入场安全培训+月度复训”机制,确保外委队伍与自有员工“同标准、同管理”。“百日安全行动期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 46 场,覆盖员工及外委人员 800 余人次,培训考核通过率100%。

文化浸润:让安全理念成为全员的“行为自觉”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文家坡发电公司通过多元化宣传、互动式活动,将“安全第一”的理念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员工的“日常习惯”。

该公司利用厂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班前会等载体,开设 “安全微课堂”“事故警示案例展”,每周推送安全知识、每月播放事故警示片,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安全意识;制作“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120余张,张贴于操作岗位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员工“知风险、会防范”。

该公司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月”“安全生产金点子”等活动,鼓励员工结合岗位实际提出安全改进建议,累计收集“控制柜散热优化”“巡检路线调整”等金点子23条,其中18条已落地实施,直接降低了岗位安全风险;通过“家人的叮嘱”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构建“企业-员工-家庭”三方联动的安全防线。

安全无终点,奋斗不止步。如今的文家坡发电公司,正以“百日安全行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全维度安全管理,朝着“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公司将继续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遵循,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强能力守护能源安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书写能源国企安全发展的新篇章。(翟凌霄 杨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