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研究
【陕西交控】武功服务区用"烟火气+科技感"重新定义高速驿站
时间:2025-08-22
来源:陕西交控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大道有情通四方,温馨服务常相伴。近年来,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积极投身“5-5-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始终锚定“打造国内一流交通服务运营商”目标,依托路网资源,围绕“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一区一文化”思路,结合高速公路沿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从新型服务、新型业态、新型主题、新型营销、新型管理方面着手,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展示、交旅融合发展、农特产品销售、休闲运动体验等功能的“三秦新驿站”,让司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我们走进陕西高速服务区,共同领略三秦驿站的别样风采。

在连霍高速西宝段K1121+592处,一座占地282亩、绿化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服务区,正以日均8000辆次车流、1.5万人次客流的旺盛活力,刷新着过往司乘对“高速服务区”的认知。这里是陕西高速武功服务区——这个曾以“歇歇脚、加加油”为主要功能的传统驿站,历经数载转型,已蝶变为集美食体验、特色消费、绿色服务于一体的“高速会客厅”,用“烟火气”“文化味”与“科技感”,重新定义了“路上的幸福驿站”。

从“基础保障”到“舌尖盛宴”

一碗面里的品质升级

“以前过服务区,要么啃面包,要么随便对付口热乎饭;现在到武功,得专门留点肚子!”来自山西的自驾游客王女士边吃着刚端上桌的牛肉拌面边感叹。如今的武功服务区,餐饮区早已跳出“快餐速食”的单一框架,形成了“地方特色+全国风味+品质品牌”的多元矩阵。

步入餐饮区,陕西人最熟悉的肉夹馍、凉皮被赋予新吃法——现烤的馍皮脆瓤软,腊汁肉卤香透骨;手工凉皮搭配秘制油泼辣子,酸香过瘾;川渝小吃长廊里,酸辣粉的红汤翻滚,小面的麻香扑鼻,连汤底都经过改良,更贴合南北口味。而在“牛百吉纯汤牛肉面”档口,透明厨房内师傅正现熬牛骨汤,“真材实料、品质可靠”的标语下,顾客看着牛骨在大锅里翻滚,喝着汤鲜面弹的牛肉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分享。

除了热食,服务区还瞄准“轻餐饮”需求:鲜榨果汁的果香混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弥漫在休息区,冰糖葫芦的糖壳在暖灯下闪着晶莹的光,炒酸奶的冰爽则成为夏日热门。“我们做过调研,现在旅客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有特色。”服务区经理李强介绍,从简易自助餐到精品土特产,从地方小吃到连锁品牌,这里的餐饮品类已覆盖200余种,日均餐饮客流量超8000人次。

从“功能单一”到“消费目的地”

“长安驿”矩阵激活新动能

如果说餐饮是“引流利器”,那么特色消费则是武功服务区转型的“第二引擎”。围绕自有品牌“长安驿”,服务区拥有“有购”“有品”“有茶”“有礼”四大消费场景,让旅客“下车即消费,购物即体验”。

在“长安驿·有购”专区,货架上摆满了各色商品,不仅种类丰富,“同城同价”的标语格外醒目,除了传统日用品,还新增了便携衣物、旅行装洗漱用品。“上次忘带换洗衣服,在这儿买了件T恤,质量不错还不贵”,常跑西安-宝鸡线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成了这里的常客。

“长安驿·有品”文创店内,陕西手工艺品、冰箱贴、武功土布特特色商品,吸引了很多司乘的目光,游客李大爷买了两盒皮影书签,开心的说“带回去给孙子当礼物,既有意义又好看”。“有茶”吧台则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点:现熬的关中酸梅汤加了陈皮和桂花,酸甜解腻;生椰拿铁用的是现磨咖啡,不少旅客驻足与服务区的仿真旗花面模型合影。

而“武功”特产店更成了乡村振兴的“微窗口”——店内80%的商品来自陕西本地农户,从延安的小米到汉中的黑米,从富平的柿饼到韩城的花椒,每一笔消费都直接助力农户增收。此外,服务区还引入“绝味鸭脖”“德克士”等知名连锁品牌,通过统一管理、错位经营,既满足了不同客群的需求,又提升了消费体验。

从“传统运营”到“绿色智慧”

降本增效里的可持续之路

在华丽的转型背后,武功服务区的“绿色基因”同样亮眼。走进服务区供暖机房,传统燃气锅炉已被两台空气源热泵机组取代——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能供暖,这套设备彻底告别了燃烧废气排放,年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1000棵冷杉,同时年节约供暖费用20余万元。“以前一到冬天,锅炉房的废气味重,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成本还降了。”业务主管王妮感慨。

用电优化同样成效显著。服务区将职工生活区用电性质从“非居民用电”调整为“居民用电”,仅这一项改革,当月就降低用电成本1.6万元,年累计降费预计近20万元。在服务细节上,服务区更是下足“绣花功夫”:自助充电宝、娃娃机、按摩椅等设备分布在休息区,扫码即享;花台绿植环绕,优化智慧公厕,使司乘如厕更便捷;新能源充电桩选址在入口处,方便即停即充,彻底破解了“找桩难、充电烦”的痛点。

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跃升”

荣誉背后的转型密码

一系列“接地气、贴需求”的改革,让武功服务区的服务口碑与经营效益双提升。近三年来,服务区先后斩获“服务集团先进集体”“降本增效先进单位”“餐饮规范化活动推进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转型的关键,是从‘管理思维’转向‘用户思维’。”服务区经理李强表示,武功服务区的变化,本质上是一场“以旅客需求为中心”的变革——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功能满足”到“体验增值”。如今,这里不仅是交通网络的“节点”,更成了展示陕西文化的“窗口”、助力乡村振兴的“纽带”、传递温暖服务的“驿站”。

从清晨的第一碗热汤面飘出香气,到深夜充电桩的指示灯依然明亮,武功服务区用转型的实践证明:高速服务区不仅是旅途的“补给站”,更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延伸带”。随着越来越多的旅客将“途经武功服务区”列为行程中的“小期待”,这场关于“转型”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