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研究
【陕煤集团】以师为梯,以战为阶:文家坡发电公司的青年人才培育之路
时间:2025-08-21
来源:陕煤集团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火电企业的生产一线,一位好师傅的作用远不止“解惑”——他是新员工从“理论空白”到“岗位能手”的摆渡人,是企业技能传承的“活教材”。文家坡发电公司深谙“领路人”的重要性,以一套“三维选师、精准传艺” 的机制,让“师带徒”从传统仪式变成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以师为引:构建“三维选师”育人生态。选师环节,该公司打破“论资排辈”的惯性,构建起横跨“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纵向体系,覆盖“设备运维、生产调度”等核心领域的横向网络,通过业绩核查看实力、实操考核验真功、匿名评价听口碑,从200余名候选人中精挑细选56名金牌导师,组建起12个专业的“匠心导师库”。这不是简单的名单汇总,而是对“什么是好师傅”的清晰定义:既要有“问不倒”的技术功底,也要有“教得会”的育人耐心。

“师傅带徒弟,不是把他扶上道就够了,得让他自己能跑起来。”电气二次班的实践印证了这句话:新员工跟着师傅参与3次缺陷处理后,就能独立完成简单故障排查;跟着参与机组检修后,对设备原理的理解比书本学习深了不止一个层次。这种“公司建库定标准、班组配对重实效”的模式,让“选良师”与“育新人” 形成闭环,让每一对师徒都成为技能传承的“毛细血管”,为企业人才储备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以战为炼:打造“全场景”成长赛道。“光有师傅带还不够,得自己敢上手、能思考,才算真学会。”在文家坡发电公司,青年人才的成长不仅靠“师傅领进门”,更靠“实战炼真功”。从公司层面的“双轨培养”到班组的“多元赋能”,一套“学中干、干中学”的全场景培养体系,让青年员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快速“破茧”。

公司为青年成长划下两条清晰赛道:“精英锻造轨”上,行业专家带着青年骨干啃硬骨头——从机组节能改造到核心技术攻关,把图纸上的理论变成生产线上的成果;“岗位储备轨”上,聚焦关键岗位技能传承,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能顶上去”的年轻人。

实战是最好的“检验场”。在文家坡发电公司“技能比武”从不搞“纸上谈兵”,而是模拟机组突发事故处置;“项目攻坚”也不设“旁观者”,师徒组合必须一起参与缺陷处理、风险排查。文家坡发电公司的一群年轻人就在这样的“历练”中成长:跟着师傅处理过十几次线路故障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手不抖了、思路清了;参与过机组大修后,对“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理解,比任何培训都深刻。

以效为证:书写“青蓝相继”育人答卷。如今,这份“实战育人” 的成效已清晰可见:37对师徒累计解决生产难题42项,21名青年在集团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从班组的“小进步”到公司的“大突破”,文家坡发电公司用实践证明:人才的成长,从来不是“温室培育”的结果,而是在“学与战”的双向奔赴中,长出能扛事的“硬肩膀”。

从“师徒结对”到全公司的“青蓝接力”,文家坡发电公司的人才培养实践,始终紧扣“实战”与“传承”两大核心。当“匠心导师库”的标准转化为炉膛检修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当“双轨培养”的蓝图落地为锅炉优化的每一次技术突破,这套体系便不再是抽象的制度文本,而是融入生产肌理的“育人基因”。

在火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文家坡发电公司用“选师有标准、培养有路径、成长有舞台”的全链条生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常态。这不仅为企业储备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更让每一代技能人才都能接稳“接力棒”,为电力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动能。(田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