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研究
【陕建控股】从“沉陷区”到“绿电田”,这一光伏项目让“沙戈荒”实现华丽蜕变
时间:2025-07-31
来源:陕建控股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建新能源公司承建的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国家能源1000兆瓦光伏项目,曾经是煤炭开采的潜在区域,如今正经历着从“挖煤”到“追光”的华丽蜕变,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

建设场址位于榆林神木市大保当镇,场地为典型的沙丘地貌,属于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整体落成。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达19.8亿度,年节约标准煤约59.4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3.3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7万吨。

国家能源1000兆瓦光伏项目,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综合技术难度高等问题犹如拦路虎。面对挑战,新能源公司以机制创新破局、以技术硬核攻坚、以场景实效立标,凭借自主研发的大跨度柔性支架产品,成功攻克了这一“卡脖子”问题,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应用的自主研发大跨度柔性支架系统,堪称工程技术的杰作。其采用双层索柔性支架结构体系,巧妙地将柔性支架端部锚固系统置于相对稳定的煤柱位置,充分利用钢索的力学特性及采煤区的沉陷特点,使支架结构能够自适应场区的沉陷变化。

光伏组件智能铺装机器人是项目中的又一亮点,它旨在提高光伏组件铺装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机器人通过融合AI算法、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改变了传统光伏电站的施工逻辑。灵活适配沙漠、山地等多样地形,在复杂场景下实现精准作业。通过人机协同模式,推动光伏建造从依赖人力的传统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范式转变,成为光伏工程迈向智造时代的重要助力。

项目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设置沙障以防止风蚀,实施植被恢复工程,致力于恢复和增强当地的自然植被覆盖,力求在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实现和谐共生。

国家能源1000兆瓦光伏项目正以其卓越的技术、严格的质量管控和坚定的生态保护理念,为“矿产资源开采与新能源建设深度融合”提供了开创性解决方案,树立了行业标杆,同时,聚焦陕西省“双碳”目标任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