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边葛家山连绵20公里的山梁上,16台单机容量6.25MW的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叶片旋转划出的银色弧线,正将塞上长风转化为清洁电流——这是陕煤集团首个大基地外送新能源项目的鲜活图景,更是府谷能源深耕绿色能源领域的生动注脚。从图纸规划到并网发电,这片山梁见证了府谷能源人以“绿”为笔、以“智”为墨,在黄土高原上绘制的低碳发展答卷。
风起塞上,从蓝图到现实的绿色攻坚
山地风电建设向来是“硬骨头”。葛家山绵延20公里的山脊地形复杂,风速多变,设备运输与安装面临巨大挑战。建设期该公司组建的党员突击队带头驻扎现场,在沟壑纵横的山地间开辟运输通道,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重达百吨的风机部件运抵山顶。“紧抓效益命脉,坚持问题导向”,建设者们创新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案,将传统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实现年内开工、年内投运。
项目建设中,陕煤集团府谷能源将“数智高效”理念融入每个环节。通过部署智能运维系统,每台风机化身“数字哨兵”,实时回传风速、温度、振动等百余项运行数据,依托云端大数据分析实现故障预警,运维效率提升60%。这与该公司第二届人才科技大会提出的“科技赋能产业”战略一脉相承,正如会上强调的“以技术创新破解新能源发展难题”,葛家山项目成为府谷能源数智化转型的示范窗口。
绿动未来,多能融合的产业答卷
葛家山风电项目的并网,不是终点,而是陕煤集团府谷能源“多能融合”战略的又一起点。在“以电为本,多能融合”的发展框架下,该项目与其他板块形成了协同效应。
与葛家山风电项目遥相呼应的,是定边新能源公司推行的“四则运算”增效模式——通过“加法”整合光伏、风电资源,“减法”优化能耗指标,“乘法”放大技术创新效应,“除法”破解弃电难题,实现综合能效提升15%。这种模式正逐步复制到葛家山项目周边,形成“火电+风电+光伏+储能”的多能互补体系。2025年5月成功并网的含钠离子电池火电储能调频项目,更是为火电稳定外送提供了“电力充电宝”,体现了公司“两个一体化”支撑战略的落地成效。
长风万里,绿色发展的时代序曲
当塞上长风持续吹拂葛家山的山梁,16台旋转的风机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2.2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相当于种植100万棵树。这组数据背后,是府谷能源“建设一流绿色智慧电力能源企业”愿景的落地,更是陕煤集团“奋进者”文化在新能源领域的绽放。
站在新的起点,陕煤集团府谷能源正以葛家山项目为支点,推动“绿色创新”与“数智高效”深度融合。从陕北高原到关中平原,旗下新元洁能、定边新能源等板块正同步推进风电、光伏、储能项目、虚拟电厂建设,形成“风光火储、源网荷储”的绿色能源网络。正如该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提出的“以电为本,多能融合”发展路径,葛家山的“舞风情”,只是府谷能源在“双碳”征程中奏响的一支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