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所属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化公司”)是2010年9月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和成本压力影响,电化公司持续亏损。新一轮国企深改以来,电化公司充分释放装置产能、压降生产成本、项目赋能提效、深挖管理潜能、强化内部协同,以“强治理、抓攻坚”为突破口,通过产能释放“扩规模”、成本管控“练内功”、内外联动“聚活力”、技改项目“强筋骨”、精准考核“激活力”,实现从“连续亏损”到“首战盈利”的关键转折。
一、释放产能增效益,激活发展新动能
面对电石市场需求波动与产能瓶颈,坚持眼睛向内,刀刃向内,在装置稳产和产能释放上求突破,实现质效双升。一是着力产能释放攻坚。制定《电石炉负荷提升方案》,坚持每日“会诊”机制,2024年电石炉负荷首次达到设计产能的115%,运转率从93%提升至98%,12月份电石产量突破4.2万吨,日产突破1400吨,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持续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作业管理,新增71份生产操作标准、94份检修作业标准。通过开展设备讲师培训、全优润滑活动等主题行动,显著提升设备维护水平,有效减少故障率。三是动态优化产能结构优势。推动生产管理持续突破,释放装置产能,巩固电石炉负荷提升成果,科学谋划“发电-电石”生产平衡,检修期间充分发挥新3#机组的补位功能,稳定生产负荷。
二、压降成本夯基础,精细管控提质效
聚焦精细化管理与协同发展,多维度探索降本路径。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严格生产单耗管控。全面梳理降耗点,扩大、细化单耗管控范围,制定17项生产单耗管控指标,兰炭入厂单耗较目标值降低34.7千克/吨,除盐水单耗降低6373千克/吨,通过有效的单耗管控,全年实现降本1400余万元。吨电石综合电耗由2023年的3308度/吨降至3282度/吨,同比降低26度/吨,2024年全年节约用电1092万度,成本下降417万元。二是开展煤质快速分析。指导配煤工作,实施入炉煤精准掺配,煤泥掺烧比例达到54.5%,同比提升4%,降本732.3万元。三是严控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实行“十项费用”包干制,定额分配给各部门,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出,十项费用同比降低11.2万元。
三、内外联动聚合力,物资采购降成本
深化内部协作与“互联网+”采购,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发挥高效协同发展质效。2024年电石内部协作发货29万吨,占全年总销量的77.4%。大宗原材料方面,原煤从集团内部采购41.4万吨,占全年总采购量的82.1%;石灰内部协作23.5万吨,占全年总采购量的56.1%;兰炭内部协作19.9万吨,占全年总采购量的62.3%。二是优化物资采购和仓储管理。实行电石锅、冷轧钢板、劳保用品、电极糊等物资集采,降低采购成本59.8万元;推行物资编码,严格物资仓储管理,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压降库存206.4万元。三是以敏锐市场洞察动态调节库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研判、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稳定原料采购数量和质量,兰炭、白灰、煤泥合格率分别同比提高了4.9%、4.8%、11.8%,通过电煤市场分析调整库存创效582万元。
四、项目提效强支撑,技改赋能增活力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技改攻坚三年行动”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节能技改提效。实施锅炉智能优化控制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实施跟踪运行工况变化,1#、2#锅炉节煤率分别达到1.4%、1.8%。二是循环经济破题。参股恒稳固废项目,配套建设灰渣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实现粉煤灰、炉渣100%综合利用,年节约固废处置成本2500万元,同步减少碳排放3万吨。白灰粉末分选项目实现了脱硫剂“自产自用”,2024年降本20.1万元,外销创效5万元。
五、管理赋能激活力,机制改革破瓶颈
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推进 “三项制度” 改革与管理体系重塑。一是多维发力强组织。制定《2024年月度绩效激励办法》等3项管理办法,构建“361绩效考核创新创效激励”体系。完善组织机构,成立法控审计部,填补职能空缺。实施管理人员竞聘上岗,9名青年骨干通过公开竞聘走上管理岗位。二是深挖政策红利。成立专项工作组,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积极申领科技奖补、项目补助、税收优惠、扩岗补助等奖补资金共计2166.2万元。
六、考核激励促攻坚,闭环管理保落实
建立“目标倒逼、过程管控、结果挂钩”的考核督办机制,确保责任压实、措施落地。一是构建清单化管理体系。制定《扭亏增盈攻坚任务清单》,将5大类28项措施进行分解,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人,2024年亏损1.9亿元,同比减亏0.7亿元。二是推行差异化考核体系,建立“红黄绿” 灯牌预警机制。对节能降耗、项目技改等关键指标实行日通报、周督办工作机制,对连续两月未达标的部门亮“红灯”并约谈负责人,对表现突出的班组给予月度创效奖励,累计发放激励资金80万元。三是常态化复盘提升。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每季度组织扭亏推进会,总结推广新3#机组运维、班组成本核算、单耗指标管控等优秀成果经验,形成“治理-总结-复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