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班长,下料口格栅完好无破损、破碎机齿辊间距符合工艺要求。”榆能化储运中心联合二车间储煤四班陈金红将巡检情况汇报班长。
“收到,继续加强巡检,一定要确保供给煤中不携带杂物,且煤粒不大于20毫米,全力满足下游装置用煤的质量需求。”
简单的一问一答背后,是基层班组对质量的恒常用心。不久前,在2023年度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选中,榆能化卸储煤四班喜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并由此荣获集团荣誉类特殊贡献奖。然而,这些殊荣并没有让班组成员骄傲自满,也没有阻止他们在质量上精益求精的脚步。
精准识别需求 把好质量源头关
据悉,榆能化卸储煤四班主要负责该公司进厂原料煤、燃料煤的接收、存储、破碎及输送等工作,向气化系统和锅炉系统提供符合粒度要求的原料煤和燃料煤。
“我们虽然是生产辅助班组,但这里是全厂产品质量的源头端,任何一项疏忽都可能关系到下游工艺生产的质量。”班长叶丙文介绍说,“精准识别下游装置的质量需求,做好公司平行部门协调配合,是我们确保质量的基础。”
为此,班组成员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图并从班组工作内容性质出发,通过专题会议、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线下交流等不同的形式,对班组日常工作中任务下达者、生产过程参与者、班组所提供产品及服务的接受者的需求进行精准识别。
“我们经常收到各类调查问卷,现在都懒得填写或随便填写,因为你们只调查问题,又不解决问题。”在识别需求的过程中,经常能遇到类似的情况,相关方误以为他们是在搞形式,配合积极性不高。对此,班组成员不但不气馁,反而更加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被误会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解决,只要能得到大家关于产品质量的真实需求反馈,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该班组员工罗婷说。
在与下游气化装置、热动力站工作人员对接过程中,罗婷获悉煤粉中携带的少量铁块、石块、木块等杂物以及煤粒度尺寸的大小,对产品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回到岗位后,她每天到卸煤、输煤线上排查原因,多次因为工作过于投入错过了饭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发现在末端下料口增加格栅,可有效拦截输煤过程中携带过来的各类杂物,定期调整破碎机齿辊间距,可显著防止大于20毫米的大尺寸煤料流向下游装置。实践证明,这一想法落地后效果非常明显,杂物清理率提高至98%,煤料尺寸优质率达100%,得到下游气化装置、热动力站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罗婷说,现在班组与下游装置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随时沟通、定期走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主动了解新情况,绝对不能让质量问题出在源头第一步。
侧翻卸煤提效率 简化流程保质量
榆能化一期启动项目填平补齐工程建成投用以来,全厂每日煤需求量大幅上涨,原有的卸车方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填平补齐工程规划时未新建配套的卸煤设施,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在一期项目原有的卸煤设施上想办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只要肯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班长叶丙文说。
在这样的信念之下,该班组经过多方验证和讨论发现,若把当前的单车卸煤时间从15分钟缩短到8分钟以内,就完全能满足全厂当前的用煤需求。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班组在卸煤现场调研中发现,汽车卸煤间总共8条车道,平板汽车占4条车道,同时卸煤的铲车需要占4条车道,平均每辆平板汽车需要15分钟,加上卸煤地槽不均匀卸车,需要卸车车辆和铲车来回倒车道,很大程度影响卸车效率,每日卸车平均车辆最多能维持在190车。若将煤车的卸车方式由平板改为侧翻,不但卸车时间会缩短,而且卸车车道还可由4条增加为8条,如此一来,单日卸车数量可超过300辆,有效地提高了卸车效率,满足了生产需要。
虽然卸车效率满足了生产需求,但8车道同时作业,卸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安全隐患也大幅增加。“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在这样的思路启迪下,班组经过充分论证,在确保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完善信息化平台、提前进行卸车质量安全教育等方式大幅简化卸车流程,并创新改进管理,总结优化出从煤车入场前铅封及外观检查,卸煤过程中煤质量观察,卸煤过程中做到“人车分离”等,最大程度地利用8条卸煤车道同时安全作业。这些流程简化后,日卸车数量提升至350辆。
此外,在质量管理中,该班组还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班组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内外部优势和短板,并制定了改进方案,提出人员素质提升、完善基础管理、改进与创新等三项改进项目,充分利用“一点课、TNPM”规范深入消除隐患,定期开展QC知识讲堂并积极参加质量改进培训,以“小、实、活、新”为特点,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向中心推广并形成规范高效的操作与管理经验。
卸储煤四班的质量管理,是榆能化公司质量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能化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通过质量活动制度化、程序化,激发和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气化二线碳转化率低、PP3原料单耗高、产品质量合格率低等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难题。2023年,该公司主产品优等品率达98.7%,合格品率99.7%;副产品合格率99.9%,公用介质合格率99.8%,产品质量提升成效显著,质量活动成果也较为丰硕,历年来共获得7项国家级优秀成果,58项行业级优秀成果,84项省级优秀成果,2项市级优秀成果。
“‘恪守标准 持续改善’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质量理念。恪守标准是基本职责,持续改善意味着质量提升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榆能化技术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不断总结特色、提炼亮点、推广经验,引导班组人员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和改进意识,以技能过硬、一专多能的全业务核心班组为目标,踏踏实实夯基础、补短板,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小班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