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延长石油集团安炼油厂四机组通过精准对标、系统优化,实现发电量410万度,同比提升30%,设备效能与能源回收效率实现双突破。同时,催化裂化装置综合能耗下降2.5%,外取热器、油浆汽包产汽量稳步提升,构建起“产汽-发电-节能”的良性循环体系,为全厂能效提升注入新动能。
今年初,延炼相关车间主动对标行业标杆,深入分析四机组运行数据,发现三大制约因素:一是烟气能量回收不足,受传统操作思维束缚,双阀开度与烟机入口蝶阀匹配失衡;二是蒸汽利用效率偏低,管网中压蒸汽压力低于设计值,汽轮机主气门长期处于低效区间;三是操作稳定性不足,再生器波动导致烟气粉尘超标,制约设备长周期运行。
针对这些问题,该厂联合二车间迅速组建工艺、设备、仪表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聚焦烟气量提升、蝶阀开度优化、蒸汽参数适配三大方向,制定专项提升方案,明确烟机蝶阀开度≥34%、主气门开度≥85%、烟气粉尘≤180mg/Nm³等量化指标。通过“多点协同”策略,工艺工程师优化反再操作与蒸汽平衡,设备工程师稳定机组工况,仪表工程师保障控制精度,形成全流程攻坚合力。
车间迅速成立由工艺、设备、仪表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存在“症结”,深度解析DCS历史数据,紧盯烟气量提升、蝶阀开度优化、蒸汽参数适配三大核心攻关方向,制定了专项提升操作方案,并明确了烟机蝶阀开度≥34%、主汽门开度≥85%、烟气粉尘≤180mg/Nm³等12项量化指标。同时,责任到人,实行“多点攻关”策略,工艺工程师牵头优化反再操作、蒸汽平衡,设备工程师攻坚稳定机组运行工况,仪表工程师保障控制精度,形成了全流程协同攻关格局。
攻关小组打破传统操作思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反应操作双预警机制”管控操作稳定性、动态调整回炼比提升了烟气效能。针对烟机入口蝶阀开度不足的核心问题,则实施了 “双阀协同控制法”,将双阀阀位严格控制在2%的区间,减少烟气损耗,并通过反复测试不同工况下的主风做功和烟气回收能量平衡,成功将烟机蝶阀开度从31%提升至35%。他们瞄准中压蒸汽参数与主气门开度的优化空间,开展了“蒸汽效能提升行动”,将中压蒸汽压力提升至3.5MPa,蒸汽温度稳定在400℃左右。与此同时,动态调整主气门和减温减压器开度,逐渐提高汽轮机负荷,将主气门开度从76% 提升至85%,达到高效区间,最大化发挥了设备潜能。
此次技术攻关工作的圆满完成,还促使车间管理模式实现了三大转变,让人颇感欣慰。一是从“经验操作”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车间建立了反再-机组运行数据表,实时监控12项核心参数,操作人员可通过趋势分析提前20分钟预判,实现“预防性调节”。二是从“单点改进”到“系统协同”的转变,车间形成了“反再系统-烟机-汽轮机”联动调节机制,将各单元的优化措施纳入《机组发电标准化操作卡》,使操作一致大幅提升。三是从“对标追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攻关过程中总结的两项操作法,现已成为车间的通行技术方案,并积极推进在全厂试用。另外,攻关期间,车间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度参与,主动钻研,打磨技艺,打造出了一支懂工艺、精设备、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此次四机组发电攻关的成功,是延安炼油厂深耕细作、靶向攻坚的生动实践,更是炼化公司以技术创新破解能效瓶颈的典型范例。在“两提升一落实”工作指引下,延安炼油厂将以四机组攻关为起点,持续推动从跟跑对标到并跑创新,力争在技术攻关领域书写更多“向技术要效益”的精彩篇章。
未来,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各装置能效水平再上新台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