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占地总面积15.8万平方米的“长安云”刚开馆试运行,就成为西安人的打卡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文化新地标。
该项目集自然馆、气象馆、陶艺馆、综合配套服务区、城市艺术中心等设施于一体,成为公众期盼已久的“一带一路”西部交流中心和体验中心。在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后,项目曾停工两年半。面对界面划分困难、人员接续难题、地块复杂多变以及巨大的工期压力等挑战,陕建一建集团七公司勇敢地肩负起重任。通过不懈努力和智慧的运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惧高温酷暑,连续奋战150天,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型工程。
苦干踢响头三脚
2024年7月18日,陕建控股所属一建集团七公司正式进驻长安云项目现场。该项目截止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前后,原施工单位仅完成了主体结构墙体的70%以及机电安装的60%,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项目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施工现场荒凉,四周一片漆黑,全靠后来施工人员的头灯提供照明。
面对市政水电尚未接通,以及临时水电设施难以搭建的挑战,项目团队迅速行动,从分公司的其他工地调配了发电机和洒水车等资源。他们还将其他已完成项目的集装箱迁移至长安云工地,并与原施工单位协调,有效解决了施工用电和用水的问题……不仅一举踢响了进场最困难的头三脚,还为长安云节省资金30多万元!在紧急搭建临时宿舍的过程中,工人们连续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昼夜奋战,仅用短短6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临时宿舍的建设。
项目团队针对“未完工部分及装修工程”的施工界面,细致地按照消防、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类别,与甲方进行详尽地对接划分,并报请管委会审核批准;通过运用BIM点云扫描技术进行精确建模,确保在复杂的施工界面中不留下任何空白区域,为后续项目交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布局保进度
长安云项目必须确保在2024年12月15日前完工,工期仅有150天,面临时间紧迫、工程量大、任务繁重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工期内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在接到工期命令后,一建七公司选派有10余年一线施工管理经验的杜兵强担任项目经理,搭配技术能手、生产经理等一干业务“老将”,从各项目抽调敢闯敢拼的青年骨干,组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陕建铁军。这个团队紧紧拧成一股绳,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充分展现总承包的责任与担当。
长安云项目由15个主题展区组成,每个展区的装修风格独具特色。设计复杂,空间宽敞且包含众多异形曲面,这无疑对分包单位的建设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施工启动之前,项目团队前往安徽合肥科技馆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多次前往广州、河南等地对材料、展品、展项等进行实地考察。项目启动一周内,团队从业绩和施工经验等多个维度对分包单位进行了细致的面试,最终选定了星际元创新科技集团、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公司等40余家专业单位。这些单位被分区域统一组织施工,严格控制质量,确保高效且优质地完成各自负责的施工任务。
俗话说:“半路接绣花,两头顾不扎”,何况是这么大的工程呢!为了确保总体施工节点按时完成,设计与现场要求一致,他们策划了“驻场与反驻场”这样一局妙棋:一方面,安排设计院专人到下边施工现场驻扎,每天对工地一线进行巡查,反馈差异,随时调整图纸方案,从设计这头缩短工期时间。同时,又派专人到设计院上面去“反驻场”,让现场的人联合西影设计总监每天督办,按施工现场的实际变化,调整设计方案,确定出图进度,参与设计内容,保证这场边设计边施工的特殊战斗不出现返工问题。
15.8万平方米装饰装修及展陈的巨大体量,15个不同主题风格的场馆材料,使材料总量成了“天量”,品种也达到957种!面对这一重大难题,项目部主动出击,由4位技术总工牵头,邀请设计总监当场确认品种。有一次,设计总监多次未通过“地面水磨石”样品认样,项目团队就带着他到四川广元的厂家去细看了三四天,最终才确定下来。为了能保证按时按量提供材料,他们一方面规定厂家材料款必须专款专用,一方面派专人去厂家跟踪监督材料的情况,就连中秋节、国庆节都是在奔赴监督厂家材料的路上。
在紧张的施工节奏中,安全无疑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警戒线。正值盛夏,工人在不通风的室内作业,面对高达40多度的场馆,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人们每工作不到10分钟便已汗流浃背。为此,项目部为11层楼房配备了44台大型风机,以确保工地现场空气流通和降温。所有防暑降温物品都会在每日的安全晨会前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并在6个作业段放置了医药箱和绿豆汤等清凉饮品。国庆前后,施工进入高峰期,现场工人数量多达1500人,交叉施工频繁,高危作业更是家常便饭。项目部定期组织体检,严格监控工人的健康和年龄状况,并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层楼都安排了专职安全员加强检查,整个安全防护措施可谓“密不透风”。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工人的安全,也吸引了多家单位前来学习交流。
打造快而优的闭环
干得快只体现效率,快而优,形成速度和质量的管理闭环,才是真本事!长安云这场特殊的战斗就形成了这样的闭环。
在“长安云”西安科技馆场心的《永无止境》装置,高28米、宽18米、重60吨——全国领先超大超高莫比乌斯环旋转雕塑骨架,它的柔性显示屏以卷轴形式循环讲述着人类历史上的四次工业革命。另外,为增加科技馆的互动性与体验感,他们还引进了迪拜的“机械飞鱼”特效,设定好时速和转向路线,在莫比乌斯环周围遨游。
如何才能完成如此超高超大的异型曲面旋转雕塑安全吊装施工呢?2024年国庆节前后,他们确定先在场外拼装预演,请各厂家前来实地考察,提出解决办法。这相当于把“诸葛亮会”从厂内开到了厂外,巧妙汲取了市场和社会各方的聪明才智。这一招预拼装模拟分析成为确保成功吊装的关键一环。他们结合BIM技术对整个施工安装进行模拟分析,提前考虑并解决了一系列钢结构变形问题,将整个雕塑拆分成11段,像“搭积木”一样,用36个1.3米的螺栓连接,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确保雕塑施工万无一失。在屏幕安装环节,莫比乌斯环的双曲面是靠14000多块屏幕拼装而成,包含了2800多块异型屏,项目部提前与厂家沟通,跟进屏幕的加工制作,保证施工进度。
经过150天的辛勤工作和巧妙策划,宏伟而美丽的“长安云”项目加速迈向了成功。在省市领导和陕建各级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下,项目团队仅用30天就完成了二次结构的建设,以及砌体抹灰转换层和龙骨钢架的搭建;在接下来的60天内,完成了4万平方米的墙面、顶面和铝板安装,以及8万平方米的石材铺贴和2万平方米的地胶铺设;120天内,近400件展品展项顺利进场并安装完毕;最终提前25天交付了完美的成果。项目连续两次收到甲方的感谢信,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树立了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标杆,成为陕建一张格外耀眼的名片。